作为一名管理者来看,我认为必须要懂专业的知识。而这个知识是聚焦于你客户的需求知识:
1.你掌握哪些知识,客户会认为你是懂行的,知道他们想要什么?2.你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,是否让客户满意?3.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,你是否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或标准,与客户发现更新的新需求,并且把他想成现实,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/产品?
中高层管理只是一个岗位职责,不要让一个岗位职责而限制了洞察客户的能力
很多时候,我们认为中高层管理就不要管得太细,专业一线的执行交给下面的人去做,自己把精力放在管理上和战略制订上。我认为这是以前老一套的管理方法,为什么?
企业的存在并不是创造工作或让员工有事做,而是创造顾客。
从现在的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,客户需求在不断地变化,而我们的服务与产品,甚至有点落后于客户的需求了,加上现在信息渠道的碎片化,大公司不容易把一个新的创业型公司的业务“直接屏蔽”,客户获取的渠道比以前更多更容易,但要求更高了。
你把专业知识、执行交给了下属,尽管下属现在很努力做,标准也好,但是只是能满足现状,不能抢占未来——下属做久了,会对专业性产生依赖路径:我做了这么长时间,专业的就是这样做的,如果客户提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想法,下属的第一时间是拒绝客户,告诉客户是不可能的,然后继续用旧的专业服务/产品来提供给客户:我只能做这些,并且是专业的,客户感觉到你们公司只会一成不变,会慢慢离你们远去,找一家可以满足他们新需求的公司合作。
你这时会想,我的下属为什么不会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啊?这要看你考核的是什么。假如你考核的是业绩,旧的业绩是可以帮下属完成绩效,然后得到奖金,而新的业务还在试探性和探索中,客户也不知道自己买不买账,未知性非常大,这样下属肯定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——能完成自己业绩目标的就是好客户,而不是去关注那些有新需求的客户的诉求。你只听到下属的选择性汇报,肯定不知道有这里面是有问题的——你失去了与客户一起探讨并开创新的产品/服务的机会。
中高层懂专业性知识在哪里可以发挥作用?
1.你的专业知识让你懂得如何培养下属
招来一名有专业经验的下属固然好,因为可以立马上岗用,但在其它方面的潜质(管理、沟通、协作等方面)会有一定的限制(潜质不大和可塑性不强),而培养下属则是看重他的可塑性强、有潜质,但专业能力就暂时来说,还有一定的距离。这时候你懂专业知识时,就知道给这新下属什么样的帮助和提问,引发他对业务的思考,并且帮助他早日上手业务知识,能够早日成才,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公司制造人才,而不用经常去外面挖人才过来。
2.你的专业知识能让你有真正的分辨力,可以做出更接地气、可落地的计划与执行。
当中高层最大忌是只听汇报,听下属选择性的汇报,并且从这些汇报中获得决策所用的信息,缺点就是你怎么知道下属给你说的,就是有意给你筛选出来的?让你向他最想决策的方向去做决定,往往走得有点偏。
另外,你具备专业的知识、实操能力时,你会明白战略与落地之间,还隔着多少步,怎样制订目标,一步一步地达到,并且如果在想尽办法也达不成目标时,是不是要沟通,反思我们的方法用对了没?另外就是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?大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超出预期?
3.你的专业能力可以搭建起与客户沟通的桥梁
客户认可你的专业性时,你去现场与客户1对1沟通时,会得到更多的反馈信息,这些信息有些是你可以做的,有些你是要思考的,启发着你往新的业务和方向走。而开发新的项目或新服务时,我们的kpi考核是滞后的:你怎么把这个kpi考核从固定现在业务的考核,转变成面向未来、新战略的考核?怎样让下属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,有动力找到新的方法去实现新的客户服务?让客户满意?
这时候你不亲临现场,没有专业的能力,是很难分辨出到底你的新探索,是否有效,更需要的是打破原来的kpi考核制度,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和支持,打造新的业务把客户服务好。
举个例子:你今年要做1000万的营业额,如果你明年要做3000万营业额,你的手段只能是扩招了吗?还有没有其它的,比如从以前的中端转向高端经营,要慢慢放弃你的中低端客户,明明唾手可得的,你舍得吗?但你转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还以活得更好,比现在更滋润。以及在你与的沟通中,客户的需求已经在升级了,你不升级,只能被客户抛弃。这时候你转型,还是不转型?
我认为管理者要具备懂专业知识的能力,把组织打造成扁平化,激发组织的潜能与活力,去创造顾客,为顾客服务,而不是在内部设立过多的层级,管理内耗增加,并且还得去现场与客户对话,挖掘新的需求来寻求客户经营的转型!